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縣域
        數(shù)字報
        看電視
        聽廣播

        您的位置:首頁>部門 > 文旅 >

        發(fā)現(xiàn)聊城丨地方史研究者 復原古依綠園景致圖

        來源:聊城日報  2023-02-06 11:48:42
        A+A-
        分享

          文/圖 本報記者 馬永偉 劉男

          光岳曉晴、鐵塔煙霏、仙閣云護、圣泉攜雨、古甃鋪瓊、巢父遺牧、崇武連檣、綠云春曙——聊城古八景曾名盛一時,有的以建筑巍峨著稱,有的以風景秀麗溢美,有的以神話奇絕流傳,氣象萬千、多姿多彩,引人向往。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聊城古八景大都湮沒于歷史長河中,地方志中的景致圖也大多殘缺不全,徒留后人無限遐思和感嘆。

          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卻可回味。

          歷經(jīng)數(shù)月考證和勾勒,聊城市地方史研究會副會長耿振軍將綠云春曙所依托的古依綠園景致圖復原,讀者可藉此管窺那些遺失在歷史中的美好。

        耿振軍繪制的古依綠園景致圖

          依綠園得名于杜甫詩句

          1月30日,在耿振軍提供的東昌府古依綠園景致圖上記者看到,最上角是園外的綠云樓,園內(nèi)從北向南依次有北樓、漁梁、伴鶴居、小玲瓏洲、小方壺、麗農(nóng)山房、晚晴書屋等十幾處建筑和景觀,不同的景致分別用不同的顏色加以標注,假山和湖泊則用水墨畫和線條進行勾勒和描繪。整張圖將古依綠園刻畫得直觀醒目、惟妙惟肖。

          “古依綠園原系古城西北隅的府衙花園,始建于宋。”耿振軍介紹,“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韋謙恒任山東學政期間,見此園南北積水,題額‘得水園’。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時任東昌府知府胡德琳重葺此園,取杜甫詩句‘名園依綠水,野竹上青霄’,為園林題名‘依綠園’。”

          胡德琳曾兩任東昌府知府,非常重視文教,啟文書院就是他在任時建成的。至于胡德琳為何重修依綠園,他在《依綠園記》中這樣寫道:

          “先是余承乏此土,郡中仍歲被水。朝廷發(fā)帑賑濟,民以不饑。明年翠華臨幸,稚耋歡迎,上為顧而色喜……今年歲豐民樂,因時之隙,始為增葺此園,以為守土者公余憩息之所。”

          依綠園景色優(yōu)美構造精巧

          依綠園小巧玲瓏,布局合理,園內(nèi)小橋流水,花木繁茂,翠峰疊秀,樓臺亭榭掩映其中,風景美不勝收。

          “依綠園的主建筑為麗農(nóng)山房,山房北面有軒房一處,三面臨水,故名枕流漱石臺;山房南面有土山,名為南章;南章左右分別是名為邀月步的游廊和稱作蓼庵的水榭,兩建筑東面是通往晚晴書屋和砥齋的雙橋;雙橋之間有小玲瓏館和可亭。”耿振軍說。

          依綠園原有十二景,后來擴增為十八景,胡德琳對每一處景致都寫詩予以贊美。

          如贊美晚晴書屋——倒影樓臺入,寒光閃暮鴉。夕陽連睥睨,遙起赤城霞。從晚晴書屋往西望去,夕陽西下,晚霞滿空,詩作從“影”寫起,由“霞”收尾,飄渺虛幻,畫面感躍然紙上。

          又如贊美小玲瓏館——導水清池洄,披榛奇石顯。峨峨如高人,相對致偃蹇。池里的水蜿蜒曲折,徘徊流動。劈開荊棘和雜草,顯露出各具形態(tài)的奇石。如同相互對峙的兩個人,高高聳立。

          古依綠園于清代后期逐漸荒廢,銷聲沉寂近百年。2016年5月,在古城西北角,恢復重建的依綠園正式對公眾開放,園區(qū)采用江南園林建園規(guī)制,將歷史文化和現(xiàn)代景觀相結合,給廣大市民打造了一處品鑒傳統(tǒng)、游玩休憩的好去處。

        \

        耿振軍介紹重建的依綠園景致

          綠云春曙是聊城繁華的見證

          耿振軍還考證了“八景”的緣起和文化內(nèi)涵。

          “八景”之說,源于宋代畫家宋迪。

          宋迪以湖南瀟湘一帶的景物為題,繪制了八幅山水畫,分別是平沙落雁、遠浦歸帆、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和漁村夕照。“八景”之風在元明清三代頗為盛行,凡名勝都往往湊足“八景”,如“燕京八景”“蓬萊八景”等。它以生動傳神的語言特色和豐富多彩的美學意蘊,記錄下千百年來那些動人心魄的美好景致和美麗傳說。

          “綠云春曙是明清時期聊城繁華的見證。”耿振軍說,綠云春曙的意思是在風光旖旎的春天早晨,登上綠云樓,旭日將出之際,曉霧飄渺,紫藹升騰,春光因此驚艷。

          康熙《聊城縣志》記載,對于綠云春曙,明代許東望、張鶴鳴均有詩贊。

          許東望曾在聊城定居,先后任按察副使、太仆寺卿,在其所著《綠云春曙》中寫道:“高閣跨城闉,遙看景色新。東連多柳浦,北望切楓宸。日觀朝曦靄,風檐夕照穎。福星知有象,隨地發(fā)揚春。”

          張鶴鳴是萬歷二十年(1592年)進士,后任兵部尚書,他這樣稱贊綠云春曙勝景:“城角亭亭構綠云,中天睇兮隔塵芬。春光自是東藩蚤,曙色先從圣地分。柳暗前汀鶯語滑,花明近苑燕飛群。臨風把酒非悮酒,端為革胥萬眾欣。”

          “上面兩首詩生動地描述了春天站在綠云樓上所看到的美麗景色——憑欄東望,旭日將出,晨曦乍現(xiàn),只見蔚藍的天空中曉霧飄渺。遠望東岳峰巒層疊,若隱若現(xiàn);四郊農(nóng)野,翠浪叢簇;大運河中,桅檣云集;俯瞰阛阓,萬戶櫛比;胭脂似的朝霞照射著護城河中碧波銀帆,仿佛是用彩筆飽蘸姹紫嫣紅的春暉,把聊城古城描繪得分外妖嬈。”耿振軍解釋道。

          漫步依綠園,登上西北角樓,眺望遠處,碧水藍天交相輝映,古城處處祥和喜慶,耿振軍感慨道:“春天到了,綠云春曙古景已不可追,空余想象,但綠云春曙今韻卻氣勢恢宏、氣象萬千,令人神往。”

        編輯:任玉偉
        審核:劉 飛
        相關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

        午夜性色福利网,无码人妖在线看中文字幕,国产高清亚洲日韩一区,yy6080亚洲人久久精品 亚太影院 柯西贝尔-游戏赚网